國內此地出現鼠疫,患者曾多次就診,病情危重!
來源:該內容轉載于網絡 發表時間:2021/12/20 17:33:13
寧夏凌晨通報:
確診一例鼠疫病例!
55歲女性,病情危重
據寧夏衛健委網站22日消息,2021年8月21日,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確診一例鼠疫(腺鼠疫)病例。
患者馬某某(女,55歲,戶籍為石嘴山市平羅縣寶豐鎮鎮關村,現住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烏蘭鎮查布公社,常年從事放牧工作),8月14日13時左右,出現惡心、嘔吐癥狀,在鄂托克旗烏蘭鎮一診所就診;8月15日20時左右,由其子駕車接回平羅縣城關鎮,到金水湖畔心和堂診所就診;8月16日17時左右,再次到心和堂診所就診,20時左右到平羅縣人民醫院就診;8月17日零時30分左右,由其子駕車將其送至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就診,凌晨收住院;8月20日診斷為疑似鼠疫病例;8月21日確診為鼠疫病例,病情危重。
目前,相關地區和單位已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,全面啟動應急處置工作機制,對涉疫區域和人員采取了嚴格的分類管控措施,各項處置工作正在有序推進。
目前,寧夏已啟動
鼠疫疫情防控四級應急響應
寧夏回族自治區應對輸入性鼠疫疫情工作指揮部發布1號公告: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自2021年8月22日1時起,啟動鼠疫疫情防控四級應急響應,全力救治患者,全面落實綜合防控措施,確保疫情不傳播、不擴散。
據了解,鼠疫在我國屬于法定甲類傳染病
消息一經報道,連上幾個熱搜



究竟什么是鼠疫?
該如何防范?
發病快,死亡率高
位列傳染病之首
鼠疫曾在國際上被稱為“黑死病”,是由鼠疫桿菌感染引起的烈性傳染病,也是我國法定傳染病中的甲類傳染病,在39種法定傳染病中位居第一位。
作為自然疫源性(即使沒有人類或家養動物的參與,也可通過傳播媒介感染宿主造成流行的傳染現象)傳染病,鼠疫主要在嚙齒類動物間流行。臨床表現為高熱、淋巴結腫大疼痛、咳嗽、咳痰、呼吸困難、出血,以及其他嚴重毒血癥狀。
根據臨床表現和發病特點,鼠疫分為輕型鼠疫、腺鼠疫、肺鼠疫、膿毒血癥型鼠疫等多個類型。不同的分型,潛伏期有不同,例如腺鼠疫2~8天,而肺鼠疫則可短至數小時至2~3天。
臨床表明,腺鼠疫為最常見的鼠疫類型,可占鼠疫病例的 80%以上。腺鼠疫大多見于流行初期,起病急驟,以顯著的毒血癥狀開始,表現為突然惡寒、寒戰,隨之高熱,體溫迅速升到39~40℃,同時有明顯頭昏頭痛、全身及四肢酸痛、顏面潮紅、結合膜充血、時有惡心嘔吐等。感染者多數會出現極度衰竭,如脈搏與呼吸加快,血壓下降,神志遲鈍,有時皮膚及黏膜出現瘀點瘀斑,并可有鼻出血、尿血及便血等。最為明顯的,是淋巴結腫大特別迅速,每天甚至每小時皆有顯著改變。
不論是腺鼠疫還是其他類型鼠疫,其之所以被列為法定傳染病之首,是因為它的快速發病和高死亡率。有數據統計顯示,現代傳染病學研究的發展和防疫技術的進步,已經將鼠疫的死亡率控制在了10%左右,即便如此,這個死亡率在傳染病中仍不算低。而人類一旦感染腺鼠疫,如不治療,一般會在一周左右死亡。
主要通過病媒生物
接觸和飛沫傳播
在自然疫源地,病媒生物傳播是最主要的傳播方式,跳蚤是傳播鼠疫的主要媒介,寄生在染疫動物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后再叮咬人,即可造成人的感染。接觸傳播是指人在宰殺、剝皮及食肉時接觸染疫動物,或接觸鼠疫病人的排泄物、分泌物時,病菌通過皮膚表面傷口或粘膜進入體內而造成感染。
此外,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,病人在呼吸、咳嗽時釋放出的病菌可以形成飛沫而短時間懸浮于空氣中,此時他人吸入時也可造成感染。
萌萌噠的土撥鼠
是鼠疫菌穩定的儲存庫,帶菌率高
鼠疫是由家鼠傳染的嗎?“鼠疫長期存在于野生動物身上,特別是嚙齒目動物。”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陳安國介紹,能感染和傳播鼠疫的嚙齒目動物,全世界有186種,我國有40多種,比如青藏高原上的旱獺屬,松遼平原上的黃鼠屬,準格爾盆地的大沙鼠屬,內蒙古高原的沙土鼠屬和云南的大鼠屬。
旱獺,正是土撥鼠。別看它長得萌萌噠,卻是鼠疫菌穩定的儲存庫,帶菌率高,因此要堅決避免獵殺食用旱獺以及各種野鼠。
家鼠如果同野鼠接觸就很容易感染鼠疫,而在家鼠身上寄生的蚤類會叮咬人而形成人間鼠疫。其中黃胸鼠、褐家鼠和黑家鼠都是人間鼠疫的重要傳染源。
抖音快手上投喂土撥鼠成流行?專家呼吁:不可取
近日,網上有人發出一段短視頻,視頻中,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,一個小女孩正在喂土撥鼠喝飲料。小女孩看起來并不比土撥鼠高很多。隨著喂飲料的情景,視頻還打出“咕嚕咕!钡淖謽樱簧倬W友留言評論,覺得土撥鼠很可愛,呼吁愛護自然,保護動物。
記者發現,在快手、抖音等短視頻平臺上,發布自己與土撥鼠的短視頻還不少。包括直接用手喂食、喂水等親密行為,投喂的食物包括白菜、饅頭、黃瓜、蛋糕、餅干等。
在高原上徒手喂土撥鼠,儼然成為一項流行的“標準動作”。“呆萌土撥鼠”“超可愛的土撥鼠”等是這些短視頻的關鍵詞,更有網友認為,通過親手喂食土撥鼠,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體現。

▲一些短視頻曬出徒手喂土撥鼠
事實上,這群動物不是人們想象中的萌寵。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曾發文指出,“喜馬拉雅旱獺(俗稱土撥鼠)是傳播鼠疫的主要宿主之一。旱獺所攜帶的菌株是我們國家已發現的菌株中致病力最強、最容易導致死亡的菌株!
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呼吁,為了大家的健康,請大家不要近距離接觸旱獺,更不能捕捉飼養或剝食,不要成為下次疫情的主角。
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是做好防護最有效措施
“鼠疫在我國控制得比較好,特別在平原地區和城市地區,由于不是鼠疫自然疫源地,無須‘談鼠色變’!标惏矅f,鼠疫雖然可怕,重在預防。對于第一例病人的及時發現與隔離,極為重要。
如果懷疑自己與病例有過接觸,可以進行自我觀察,或向當地疾控部門主動申報,取得專業指導,一旦出現發熱、咳嗽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。
外出旅游時盡量減少和野生動物接觸,不去逗玩健康狀況不明的旱獺,做好防蚤叮咬,通過使用驅避劑、減少軀體暴露,避免被蚤叮咬,不私自捕獵、食用野生動物。
上觀號作者:上海金山
上一篇: MBR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下一篇: 餐廳如何做好消殺工作?